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麦可思反响

工人日报:就业蓝皮书:本科生脱产备考公和考编比例五年翻番

 

6月9日,2023年版就业蓝皮书(包括《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和《2023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应届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已持续攀升至17.9%。从近五年数据来看,应届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8届的14.7%增至2022届的17.9%,增幅为22%。其中,近五年“双一流”院校应届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8届的29.4%增至2022届的37.0%,增幅为26%。“双非”院校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8届的11.7%增至2022届的14.1%,增幅为21%。

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双非”院校读研比例较高,珠三角地区读研比例较低。 从各经济区域“双非”院校应届本科生读研比例来看,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双非”院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的读研比例(分别为18.8%、17.0%)较高,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院校数量(分别为40所、37所)是其他地区的3倍,本地区研究生教育资源聚集使当地研究生学历毕业生对本科生的就业挤压更多,且升学氛围更浓厚,或促使本地区“双非”院校的应届本科生升学比例更高。珠三角地区“双非”院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的读研比例(8.1%)较低,结合毕业去向落实率(90.4%)来看,或与本地区民营经济较发达,本科毕业即可拥有更多就业机会有关。

长三角地区毕业生薪资较高。 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月收入较高(2022届本科:6578元,高职:4949元),且毕业三年后月收入及涨幅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东北地区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月收入较低(2022届本科:4959元,高职:4218元)。从三大经济区域来看,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2022届本科:6631元,高职:5112元)、三年后月收入(2019届本科:10398元,高职:7773元)均保持领先。

IT业、运输业持续领跑本科、高职行业薪酬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无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在私营单位中,就业人员年均工资水平排第一的行业均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运输业继续领跑应届本科、高职生行业薪酬榜,2022届分别为7113元、5524元。从月收入增长最快的五大行业类来看,化工、机械等工业领域月收入增长明显。

本科计算机类、高职自动化类专业月收入较高。2022届本科计算机类、高职自动化类专业月收入分别为6863元、5339元。其中,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起薪与2021届基本持平,高职自动化类月收入增长明显,2022届反超铁道运输类专业(5295元)排在第一位。

具体看专业,2022届本科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信息安全(7579元)。对比2018届,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本科专业表现不俗,较五年前起薪涨幅均达到了19%。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虽是近年新增专业但表现亮眼,已跻身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较高专业前三。五年前唯一进入本科高薪榜前10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法语已退出前10之列。

2022届高职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铁道工程技术(5781元)。高职月收入较高的前10个专业中,轨道交通及装备制造相关专业占比较2018届明显增多,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较五年前起薪涨幅均超过了20%,而多个与计算机相关的曾经的高薪专业退出前10之列。

本科生脱产备考公务员和编制的比例五年翻番,择业求稳心态加剧

自2020年起国考连续四年扩招,2023年计划招录人数(3.71万人)创历史新高,较2019年(1.45万)增长超1.5倍,其中专门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计划数约占计划招录总数的67%。在此背景下,应届本科生脱产准备考公/考编趋势加剧。数据显示,待就业本科生(2022届比例为6.9%)除正在找工作之外,剩余半数都在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考试,相比2018届翻了一倍(2018届:0.8%,2022届:1.6%)。

“双非”院校毕业生考公/考编比例更高。“双非”院校的2022届本科毕业生,正在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考试的比例(1.8%)高于“双一流”院校(0.5%)。

“零工经济”崛起,依托互联网的新就业形态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其就业质量仍需关注

应届本科、高职生灵活就业比例分别为4.6%、8.0%。截至2021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2亿人。作为重要的就业渠道,灵活就业在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居民增收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就业蓝皮书将受雇半职工作、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定义为灵活就业。数据显示,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6%的人选择灵活就业,其中包括1.4%受雇半职工作,2.0%自由职业,1.2%自主创业;高职毕业生中有8.0%的人选择灵活就业,其中包括1.8%受雇半职工作,3.0%自由职业,3.2%自主创业。

艺术相关专业灵活就业比例较高。本科艺术学(10.6%)、文学(5.8%),高职文化艺术大类(11.2%)、农林牧渔大类(10.9%)、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10.3%)是2022届大学毕业生灵活就业比例较高的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其中,本科文学、高职农林牧渔大类灵活就业比例较2020届有提升(均提升了0.6个百分点)。

依托互联网的新就业形态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教育领域是灵活就业毕业生相对集中的领域,2022届本科、高职毕业生灵活就业群体中,分别有27%、10%的人是在教育业就业。另外,文体娱乐产业广受青睐,特别是自由职业群体,2022届在该领域的占比已反超教育领域位列第一。具体来看,2022届在文体娱乐产业从事自由职业的本科生,超过1/3从事“媒体/出版”类职业(33.6%),其中就业量较大的职业是“创意写作人员”(8.2%)和“新媒体策划、编辑、运营人员”(7.4%)。2022届在文体娱乐产业从事自由职业的高职生,近三成从事“表演艺术/影视”类(29.1%)职业,主要为摄影师(6.3%);其次是“媒体/出版”类职业(28.0%),主要为“创意写作人员”(11.1%)和“新媒体策划、编辑、运营人员”(6.0%)。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主要包括新媒体编辑、主播、全媒体运营等为大学生灵活就业提供了机会。

灵活就业群体就业质量仍需关注。灵活就业体现出了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及企业用工方式多样化,但相关群体的就业质量仍需关注。

  来源:工人日报,2023-06-09